人员甄别栏目合作狐说西游分数引擎网站地图
首页>好家长>大类招生已经成为趋势,再不了解就晚了!

大类招生已经成为趋势,再不了解就晚了!

2018-05-07 16:53:35作者/来源:

近几年来,“按类招生、按类培养”的这种模式备受考生的关注,但不少考生和家长对大类招生并不了解。什么是按“大类”招生呢?大类招生有哪些模式呢?对我们又有什么影响呢等等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大类招生

所谓按大类招生,简单来说就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来说的。

高校将相同、相近的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

如在某校招生专业中,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统一以“植物生产类”招生,考生若想选择其中某一个专业,填报时只需填上“植物生产类”即可。

考生通过大类招生被录取之后,在本科阶段前两年(有的是一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学校要求、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


大类招生的几种模式

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招生

长期以来,按专业招生一直是各高校采取的主要模式,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高校逐渐开始采取按大类招生。

其中一种是按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这种招生方式中的专业类所包含专业一般具有学科相近性,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系科或专业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的形式。

也有是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学生在进校一到两年时统一进行基础课学习,以后再分流到不同的专业进行具体专业课程学习,这也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大类招生形式。

按院系招生

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新生入校统一进入一个学院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待大二再分专业。通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专业限制,不分文理先学习基础课,所有课程重新安排和改造,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变革等。

按“基地班”“实验班”模式招生

还有一些学校是以“基地班”、“实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这种模式也是考生和家长比较熟悉的。当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按大类招生,还有很多高校的实验班是入校以后再进行选拔的。


大类招生的优势

从志愿填报层面

一方面,按大类招生有利于同学克服志愿填报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获得更大的自主选择权。

多数同学对大学的专业了解不多,志愿填报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大类招生让同学得以在大学学习的前一两年时间内深入了解各专业,明确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发展潜力,进一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另一方面,招生的大类作为一个整体,增加了招生计划,有利于减轻同学专业报考的压力。如果分开招生,某个专业的招生计划若只有一两人,很多同学往往不敢填报,但当集合多个专业的大类招生计划增加到十人时,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同学的专业需求,高校在安排专业计划时也获得更大的空间。

从培养层面

大类招生结合大类培养以及通识教育,有利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同学将来走入社会之后的综合能力的展现。



大类招生的不足之处

突出表现在专业分流时的矛盾。

如果大类内的专业不均衡,设置不合解理,很可能出现热门专业报名扎堆儿的现象,造成高招热门专业扎堆儿情况的后移。如果高校按照同学成绩排名安排,有可能导致同学大一过分追求成绩、学习功利化,不利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实现。

同时,热门专业同学成绩普遍较好,竞争激烈,其他专业同学成绩普遍偏低。不便于安排教学及学科发展。还有个别学校可能自身并不完全具备大类培养的条件,盲目开始大类招生,招生与培养并未有机衔接,这样大类招生沦为空壳。

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发生,各高校都会统筹考虑相关专业的冷热度,尤其重视培养同学在各专业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学科发展潜质,做好兴趣引导和潜力培养,让同学将专业修读与自身特长以及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尽可能摆脱从众心理和功利心理。


大类招生怎样专业分流

按大类招生以后分专业有三种通行的做法。

1.尽管是大类招生,但通过填报志愿时面试等方式事先已对专业做了约定,进校后无需再分,直接去相关专业。

2.进校后,在大类内部细分专业,通过某种规则(比如分数、绩点等)使同学进入到各个专业求学。

3.在大类内部细分专业的同时,开放不同大类各个专业之间的转专业申请。



大类招生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填报招生大类前,同学一定要详细了解各大类所包含的具体专业,要基本明晰学校大类专业分流的时间及相关政策。

高考志愿填报时通常为各高校会将相关的分类办法公示于教务处或本科培养相关网站上,可以详细查阅。若当时没有公示,同学也可以先参考往年的政策。

[编辑:曹艳平    审核:刘曼]
推荐


扫此码可在移动端打开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