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收藏家
  • 艺术家
  • 亮宝台
  • 艺术仓
  • 国画油画
  • 书法篆刻
  • 玉石珠宝
  • 紫砂陶瓷
  • 杂项文玩
  • 文创生活
  • 商都艺苑
  • 商都眼
首页 > 博艺堂 > 亮宝台 > 【汝窑十八件】北宋 汝窑 青瓷纸槌瓶

【汝窑十八件】北宋 汝窑 青瓷纸槌瓶
2019-08-23 08:26:19 作者/来源:商都网

105.jpg

北宋 汝窑 青瓷纸槌瓶(正面)

尺寸:高20.6、口径3.9、底径8.6公分

       汝瓷因烧制时期短,存世量少而闻名,各大博物馆及私人手里藏者缺缺,能被官家或帝王认证的更是珍宝。台北故宫所藏纸槌瓶(残品!也是国宝!)两件,与传世的莲花碗、三足尊、三足洗、玉壶春瓶等器型被并称为“汝窑十八件”,宋元之后摹烧不断,台北藏在原北京故宫被乾隆等认证赏玩无误。本件汝窑/汝瓷青瓷纸槌瓶平底支烧,器底留有五支钉痕迹。此瓶原为盘口,或因口沿损伤,刻意磨平,故成直口露胎。通体均施粉青釉,釉色莹润朴雅,釉面满布细碎透明及浅色开片纹,颈肩聚釉处,呈色青绿。纸槌瓶形制如造纸打浆时所用槌具,故名。此瓶原为盘口,或因口沿损伤,刻意磨平,故成直口露胎。底微敛,平底支烧。

106.jpg

北宋 汝窑 青瓷纸槌瓶(背面)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南宋叶寊《坦斋笔衡》、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皆称赞其为宋瓷之冠,可见汝窑盛名是其来有自。汝窑窑址1986年于河南省汝州市附近的宝丰县(自五代-宋元其间,宝丰基本归属汝州)清凉寺村被发掘后,发现其烧造专供宫廷使用的青瓷种类颇多,纸槌瓶亦有几种尺寸。2001年10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汝州年会暨汝瓷国际学术研究会在汝州召开,专家根据对宝丰清凉寺和汝州文庙、汝州张公巷出土瓷片的科学测试,断定汝州可作为汝官瓷新窑器目标考察发掘地,目前汝州张公巷汝窑遗址仍在发掘研究中。

108.jpg

乾隆的破诗虽然为纸槌瓶的传承提供了佐证,但这个著名文物破坏狂令人在稀世珍宝上胡挖乱刻,令人痛惜。

图片:大河报汝州新闻

       纸槌瓶成为清宫收藏后,甚得乾隆皇帝喜爱,乾隆四十一年(1776)命人于器底中心挖釉一方,在长方形的浅黄胎地外底方块刮釉露胎处,镌刻清乾隆皇帝御制诗〈题官窑瓶〉:「陶得纯青生二成,果然色质胜难兄。缘铜试看守口器,书座堪思防意城。簪朵雅宜名意蕊,称怀已自息心。足钉薜暴诚何碍,讵以微瑕弃美琼。」署「乾隆丙申仲春月御题」纪年铭(乾隆41 年,1776),「干」、「隆」两枚钤印。由诗文得知,露胎的口缘原本是加钤铜圈的。

       侈圆口,细长颈,器肩宽斜折下接硕腹,平底无足。全器满施天青色釉,外底有五枚细小支烧痕;对照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和汝州市张公巷窑窑址出土物,可从本件口缘被磨平的现象,推测原来为盘口长颈瓶器型,与十一、十二世纪伊斯兰玻璃器相似。

107.jpg

北宋 汝窑 青瓷纸槌瓶 之二(「奉华」铭)

  尺寸: 全高22.4公分 口徑4.4公分 底徑8.6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共收藏两件汝窑纸槌瓶,另一件底刻「奉华」款及一首御制诗,口带铜扣,形制类似,支钉清晰可鉴。

105.jpg

当代仿品 盘口瓶(纸槌瓶) 汝州市传世汝窑研究所

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Open Data專區,仅作为文化普及。

[编辑:燚]

e1K8DYRui3-E
Copyright © 1997-2018 商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警备案编号4101000000016
豫ICP备09032602号-3 值班、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1-69180100